主角背對鏡頭開場比戈達爾的《隨心所欲》早37年,人物臉部推軌特寫也早于德萊葉名聲在外的《圣女貞德蒙難記》,橫搖超過360度的旋轉主觀鏡頭令人驚嘆,很多縱深運用,當時還是新玩法的蒙太奇用得也很自然。秋千在晃動,男主在掙扎那段,也符合之后希區柯克的炸彈理論。 在1925年的德國,表現主義熱潮還未退去,又迎來解放攝影機的運動,E·A·杜邦 Ewald André Dupont試圖讓電影更加真實更加接近觀眾,如此大膽的創新、對技術與表現力的追求與開發,同時很好地銜接了后來的新客觀派,也僅僅在電影史上留下匆匆一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