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A-】「角色至上」的路線,最先進行的必然是細致、全面、冗長而極易勸退觀眾的漫長鋪墊。于是在前期對除Kendall以外的所有角色都未曾有過任何好感,嫌棄、憤怒與厭惡的比重實在是超乎想象,似乎也在點出實質:必須習慣此種角色塑造才能繼續深入其中。于是在四集的鋪墊之后每一場聚會群戲都變得無比Drama,最初那些刻板的性格缺陷也隨之升級成飽滿迷人的模樣,已經無法再對角色們單純說出“Fuck them all”,適應每個人的劣根性并嘗試享受其中。就像看似業余的攝影,代表形式上的“不在場角色”,不確定性的推拉鏡頭恰恰是攝影師與觀眾在劇中“參與感”的來源,而隨之捕捉的尷尬時刻正是本劇的精髓所在。